数学的滋味读后感六年级(精选5篇)作文

文笔咖 人气:2.31W

篇一:数学的滋味读后感六年级

数学的滋味读后感六年级(精选5篇)

《劝学诗》中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很多课外书,其中我最爱不释手的是《数学的滋味》这本书。书的封面上写着:让孩子一读就上瘾的趣味数学书。我心想:数学那么枯燥乏味,这本书真能让我爱上数学吗?我半信半疑地打开书看了起来。

我刚打开书就被徐文长分牛的趣味小故事给吸引住了。老父亲给三兄弟留下了17头牛,老大分1/9,老二分1/3,老三分1/2,而且要整头牛分。他们为此互不相让,吵个不停,大家都无能为力。这时徐文长向邻居借了一头牛并做了记号,轻轻松松就把牛给分好了,老大2头,老二6头,老三9头,剩余1头还给邻居。数学真奇妙,它就像顽皮的小精灵一样,藏在生活的故事里。

数学也很有趣,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我看完薛宝钗猜数的游戏,立刻兴奋地朝厨房奔去,说:“妈妈,我学会了读心术”。妈妈一脸的不相信。我赶紧出题,说:“不信?你想一个两位数,把它乘以9,再乘以11,然后告诉我答案,我就可以马上知道你想的数是什么?”“5742”“58”,“2772”“28”。“这也太快了吧”,妈妈惊讶得嘴巴都能装下一个鸵鸟蛋了。我哈哈大笑说:“有趣吧,其实奥秘就是,9*11=99,心中的数*99,得数的前两位加1就是你想的数。”

书中那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犹如一块块小磁铁,深深吸引着我,让我无法自拔。当我看到1到100的自然数相加,和是多少?我立刻动笔算了起来。1+2=3,3+3=6……算了好久,脑袋都要爆炸了,我只好看书上是怎么解的。原来,1+100=101,2+99=101,有50组,所以答案是50*101=5050。我啪啪脑门叹息道:“唉,这题原来这么简单。高斯9岁就能用这么奇妙的方法解题,真不愧是数学王子。”

数学王国真是奇妙又有趣,司马光砸缸的逆向思维法,王戎道旁李苦的逻辑推理法,都让我惊喜意外,现在我有种想把世界上所有的数学题全部解答出来的干劲。华罗庚是公认的数学天才,他说过:“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我也要向数学家们一样,坚持不懈,勤奋努力地学习,加油!

篇二:数学的滋味读后感六年级

你喜欢数学吗?也许很多人会说数学是深奥冰冷的,是枯燥乏味的,是无用多余的。用脑烧无尽,题海宽又深。而我认为数学是魅力四射的,是斗志昂然的,是实用多变的。

我的第一本数学阅读书——《数学的滋味》,便是开启我对数学兴趣的启蒙书。它讲诉了众多中外数学史上个性鲜明的伟大人物发现数学世界中各种奇异珍宝的故事。尤其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名著和成就,更让我熟悉了历史,增长了知识,发自内心地产生出无比敬佩,激发出自己对创造的无限想象。

这部书第六节的小故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曹冲称象。曹冲将大象放在船上,在船下沉到水面的地方刻上记号,再将同样吃水深浅的石块放在船上,称出石块的重量总和,计算出大象的体重,把一个看似复杂无解的问题瞬间简化。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很多人甚至会觉得这并不是一个什么厉害的值得一说的事情,但就是这个看似平平常常的趣味故事,却蕴含着一个极为经典的数学思想——转化。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问自己,如果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是否能做到曹冲那般镇定自若,思维敏捷,敢于尝新呢?

第十九届亚运会2023年9月要在杭州举行了,杭州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人们每天的生活都因亚运而发生着改变。穿行在这座城市中,我见过许多亚运风景,也见过许多因亚运忙碌的人:基础设施建设的工匠们,医疗防疫的白衣天使们,热情友好的志愿者们……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为杭州亚运添砖加瓦。

2022年初,我有幸参观了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那化蝶般的独特造型,3D打印的2万多个钢构,全覆盖银白色的金属屋面至今在我脑海挥之不去。我震撼于设计师是如何精准计算弧度,能让这么多片盔甲严丝合缝成一件钢铁般的战衣;我震撼于场内顶部如此多的导光管是如何在不用电的情况下让场馆内的每个角落都沐浴到自然光;我震撼于如此庞大的两个水池是如何可以做到永久不换水。妈妈告诉我这都是科技的力量,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科技,而任何科技的创新都离不开数学中那个经典的思想——转化。银白色的采光屋面收集了自然光打到了导光管中释放到屋内,形成了一盏盏不花电的灯。硅藻土的过滤器,尿素有机物的分解装置就是永久不换水的秘密武器。

秘密一旦公布答案,大家是不是又会觉得如曹冲称象一样,噢!原来如此简单。可我却明白,这并不是一条坦途,这是一条需要不断堆积智慧,勇气,耐心,探索和超越的陡坡。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了解亚运,融入亚运,参观完奥体中心后,我也参加了2022杭州市少年儿童“我为亚运献才艺·七艺”活动的逻辑思维展示,我通过自己在课堂上学过的数学知识结合了亚运和生活常识,制作了一份体积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逻辑小报告,并参加了现场演讲展示,获得了二等奖。

我再一次问自己,将来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如何?我的答案是,不放弃,不抛弃,不服输,不言败,敢于求索,敢于梦想,敢于创新,必能绝处逢生。我想这也是《数学的滋味》给予我最为重要的启示。

篇三:数学的滋味读后感六年级

数学是什么味道的?有的人说它是苦的,小数、分数、代数、几何,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啊;还有人说它是辣的,每逢考试,必定会在数学题上栽跟头,卷子上的分数总是那么火红辣目。而在我的心中,数学是一桌琳琅满目的宴席,菜系丰富,有酸有苦,更多的是甜。

《数学的滋味》就是一本令我读起来津津有味的趣味数学书。

书的一开始,就先来了道开胃小菜——和数学家比速度。一位速算高手给数学家埃尔德什出了道题:12x14=?他脱口而出:“168。”“那57x11呢?”“627。”“97x95=?”埃尔德什依然脱口回答:“9215。”“是有巧算的方法吧。”我心想。果然,数学家是这样口算的:十几乘十几,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57x11就把57两边一拉,中间一加;还有97x95,就用97减去95的补数5,再加上97和95的补数积。真是如此吗?我用数学家的方法计算了99x93=9207,88x83=7304,果然简便。我立马提起了兴致,继续看了下去。

这时,一个小标题吸引了我:《司马光砸缸》。这不是我们四年级的时候学的课文吗?它和数学问题有什么关联呢?我反复思考了几种可能性,然后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想看个究竟。原来作者是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如果不能用正面的办法把人从缸中救出来,那就用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如何让人离开水,也就能得救了。司马光正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才想出了砸破缸,让水流出来的办法,达到了救人的目的。有意思啊!的确,救人和做题一样,抓住问题的关键,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类似这样内容丰富的“大菜”还有不少呢。比如:用徐文长分牛的故事来说明借数还数的道理;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来解说数学中的转化方法;用韩信分油的故事,讲述了用不同容量的瓶子互相倒水,最后获得需要的水量的这类题型。这就像是一道“内有乾坤”的猪肚乳鸽汤,只有吃到最后,才能品尝到精髓呐。

当然,除了各种口味的“大菜”以外,还有清口的小菜和甜点,例如和数学有关的各种历史知识,著名的数学家们的故事等等,都让我看得有滋有味。

一本《数学的滋味》,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它不是什么豪华盛宴,它更像是一桌家常菜,虽然常见,但总有一种口味适合你。不信,你也来尝一尝啊。

篇四:数学的滋味读后感六年级

数学是这样一种东西,她提醒你有无形的灵魂;她赋予真理以生命;她唤起心神,澄清智慧;她给我们的思想添辉;她涤尽我们有生以来的蒙昧与无知。这个暑假,我读了《数学的滋味》一书,它不仅告诉我有趣的数学故事、玩有意思的数学谜题,还能认识数学王子高斯、科学巨人牛顿——让我在故事和趣题中感受数学魅力,提高数学兴趣,锻炼数学思维。

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多数以人物事件为标题,数学题目都在故事中叙述,故事中蕴含着数学思想,把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的展现在读者眼前,使深奥的数学道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记忆。你看,故事中第9节的司马光砸缸,以前在语文课中我们已经有学过,你看到这个题目,我就被吸引过去,同样的内容,在这里它想讲什么呢?我便不由自主的看起来,它和语文教学不一样,他不仅告诉了我们这个故事,更让我们学会如何去思考和运用逆向思维。很多人想到掉进缸里是把人捞出来,而司马光想到了办法却是“水离开人”,即“人离开水”的逆向思维是“水离开人”。我们如果能好好运用这个思维,有时候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看14节的道旁李苦,这个故事写了王戎小时候,能够勤于观察、善于动脑,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而且他的逻辑推理是正确的。逻辑推理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有时候常常利用矛盾来证明一个结论。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可以运用这种假设策略,先假设需要解决问题中的某个条件成立,由此得出一些关系和结论,与已知条件产生差异和矛盾,通过找出差异的原因消除矛盾,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现在我在数学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运用逆向思维、推理等对我解题思路有很大的帮助。

这本书还有好多特点:它超链接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和数学之最;每页底部都写了一句不同的、数学有关的名言;通过讲述数学史上一些个性鲜明人物故事,发现数学王国里各种奇异珍宝。

看了这本书,突然打开了我心灵的另一扇窗。在学习中要敢于质疑,敢于求索,敢于梦想,敢于创新。

篇五:数学的滋味读后感六年级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暑假里有一个读书任务,开出来长长的一张书单。里面的书都很精彩,因为我喜欢数学,就被《数学的滋味》这本书迷住了。我越看越喜欢。这本书多以人物事件为标题,数学题目都在故事中叙述,用故事介绍数学思想、思想方法,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比如:丢潘图的墓碑。

谁的墓碑上会刻着一道数学题呢?那就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丢潘图的墓碑。他的墓碑上刻了一首诗

“过路的人!

这儿埋葬着丢番图。

请计算下列数目,

便可知他一生经过了多少寒暑。

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

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

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

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五年后儿子出生,

可这孩子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

便进入冰冷的墓。

晚年丧子的老人真可怜,

又过了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大,

才和死神见面?”

也是一道数学题。它有不止一种解法,可以用方程式来解答,也可以用公倍数的方法来解答。它启发我也想出了一种方法,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数学就是吸引我开拓思路。书里有32个小故事,它从各个方面来增强读者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

那个莫比乌斯环,我在科学课上实践过,只要用一根较长的四边形纸条,就能变成一个面、一条边的一个环形曲面。但我不知道,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了解了莫比乌斯环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比如:传送带经常被制作为莫比乌斯环状,这能使它的寿命沿长一倍。再比如:针式打印机中的色带、音乐磁带和惊心动魄母的动山车也受到莫比乌斯环的启发。学习好数学在生活中大有用处。这样的用处是数不清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中国也有很多的数学家,比如:发表了关于(1+2)的证明论文的陈景润;27岁攻克了世界着名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的丘成桐;撰写《算学启蒙》的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撰写60万字《堆垒素数论》的华罗庚……中国历史上有数不清的伟大数学家,这是中国的骄傲!

我志向也是当一名数学家,报效祖国,为祖国的数学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